繼上次去參加了外貿協會舉辦的《新南向政策—孟加拉市場商機揭秘》後,這次又去聽了澳洲和紐西蘭的講座,透過研究員的分析與整理,讓我們快速能夠快速地在短時間內了解這兩個國家的市場狀況。
這一系列講座,是貿協為了因應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所舉辦的。他們在年初時派了18位研究員到各個南向的國家,進行將近一個月的考察,之後回台分享。目的是要幫助台灣的廠商,可以快速地了解這些國家的市場,看看有沒有進去投資,或是跟這些國家做生意的機會。
這篇文章,就會針對這次《澳洲、紐西蘭市場商機揭秘》講座的整理記錄。
講座分成兩大部分:澳洲與紐西蘭,這篇先以澳洲為主,下篇再介紹紐西蘭。每個國家又分別就以下五個面向做分析介紹:
- 國家簡介
- 經貿概況
- 重點產業與市場現況
- 利基產業與成功案例
- 拓銷建議與注意事項
一、國家介紹
澳洲的經濟主要集中在東南澳,除了我們熟悉的大雪梨地區外,還有比較偏北的布里斯本。澳洲首都則是位於比較南邊的坎培拉。西澳以ICD、旅遊產業為主。北澳以礦物和農業為主,不過澳洲在2015年提出了北領地投資白皮書,想拓展北領地,增加水利、交通建設和土地管理。
澳洲的人口跟台灣差不多,但土地是我們的兩百多倍大。
二、經貿概況
全球的平均GDP成長率是3%,相較於高度成長的一些國家像是東協、印度和中國都有6-7%的GDP成長,澳洲屬於經濟成長相對穩定的國家,過去五年的平均GDP成長為2.7%,高過其他已開發國家如日本、美國及歐盟地區。
澳洲的人均所得超過五萬美元,有一定的消費能力。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(佔比約7成),像是金融保險、教育、物流和零售貿易等,服務業的發展也是最被看好的。
澳洲進口狀況
從一個國家的進口狀況,可以看出這個國家需要什麼。
進口國與進口產品
澳洲前四大進口國為中國、美國、日本和泰國,台灣則是排在第16名。進口的產品以乘用車為最大宗,過去美國福特、日本的toyota和澳洲品牌在當地有車廠,但現在車廠紛紛關閉,澳洲目前已經沒有汽車製造業,所以車體都需要進口輸入。其他則有手機零配件、ICD產業及車輛零配件等。
所謂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了解澳洲的進口產品和進口來源國後,接著再來看看台灣產品出口到澳洲的狀況。之後,兩者交叉對比,篩選出台灣對澳洲出口最有競爭潛力的產品。
台灣對澳洲出口狀況
觀察台灣對澳洲歷年出口狀況,屬於相對穩定。除了09年金融風暴,每年都有超過30億美元。主要出口產業為鋼鐵、電子零組件、
資通訊視聽產品和機械設備。主要出口產品為油製品(掌握在少數大廠商)、車輛零配件、資通訊產品、鋼鐵板材(用於澳洲建築業)及自行車(少數消費財之一,直接整台輸出過去)
再看看台灣出口澳洲產品的結構,台灣出口澳洲有將近40%為半成品(反應台灣的產業結構多以半成品為主)而消費品只有17.7%。
反觀澳洲進口的產品,多以消費品和資本財為主,兩者加總超過五成,而半成品只佔小部分(約兩成)若台灣未來要拓銷到澳洲,以消費品出發較有市場優勢。
觀察澳洲進口市場,找出主要進口國和品項,再對比台灣出口到澳洲的品項,找出台灣出口澳洲的競爭對手和潛在商機。
- 中國大陸:零配件、家具零配件
- 美國:高端的醫療、航空儀器等高科技產品
- 日本:車輛零配件較多(同為右駕)
- 泰國:貨車
- 韓國:油品
台灣出口澳洲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中國(同為電子零配件)不過研究員也有提到,台灣有很多電子公司都是工廠在中國,採台灣接單大陸出貨的方式。而這可能是造成中國和台灣出口到澳洲的品項雷同的原因。
日本與韓國則是對油品有較大威脅。在高科器產品上面,以美國競爭對手。不過,我們的東西不輸他們,而且價格也有所優勢。
三、重點產業與市場現況
在這個部分,研究員分享一些實地訪問的案例,以下列舉幾項一部分。詳細內容可以參考上課講義。
- 資通訊:老闆本身20-30年前在台灣電子業工作過,以電子零配件批發代理為主。不過目前市場已經不能在只專注在硬體上,必須著重在軟體、通訊上。過去主要在硬體代理,現在加入軟體設備(雲端、儲存等),軟硬體結合。
- 汽車產業 RSP:80%零件進口有24%來自台灣,台灣很多低價的東西逐漸要被東南雅取代。建議可以朝向後端服務,如與澳商共同研發。另外澳洲地廣人稀,產品對於零售而言,需有很多通路。通路商的主導性很強。
- 醫療生技:做澳洲蜂膠,保健食品。貿易起家,後期設廠與發展品牌。保健食品在澳洲有很大的市場,四分之三的澳洲人每天都會吃保養品,其中九成是女性。這間公司有很強的行銷策略,懂得鎖定市場,並包裝品牌、行銷。將保健產品與運動、選美活動等做結合。
- 家用品產業:以嬰兒學步車,小朋友玩具為主。20-30年前與台灣中南部廠商批發,發現台灣在創新研發的能量上比其他國家弱。現在跟台灣進貨之後,自己去做研發,做一些組裝,像是改輪子、坐墊等。主要是因為澳洲人消費習慣的關係,他們不喜歡買便宜貨,希望產品可以用很久。
- 零售通路:大型零售通入可以反映一般消費者的想法。澳洲主要有兩大通路商woolworths和coles,woolworths重利潤,售價較高,因此過往營業額都是Coles高過Woolworths。在去年W換執行長,做了一些改變,加入更多的服務,營業額在去年第三季超過coles。這也告訴我們澳洲人在消費習慣上,若能讓他們感受多一層的服務,他們是願意買單的。
四、利基產業與成功案例
- 汽車、電子與機械設備,穩定(從結構來看,目前還有拓銷空間)
- 醫療生技:台灣廠商如果可以跟澳洲共同開發,未來有潛力。澳洲女人重視保養,目前沒有美容儀器,未來有機會
- 安控產業:房地產需求高,當地人重視安全與隱私,安全控制有潛力。智慧居家,像是開門觸控式、聯通智慧型手機這類物聯網,也有潛力
總結
- 貿易自由度高,沒有貿易障礙,不像東南亞資訊不透明。澳洲在05年開始跟日本、中國、韓國和太鍋簽自由貿易協定(FTA)台灣雖然沒有簽FTA,有5%的關稅,但若能在產品、服務上多做加強,關稅壁壘不是很大的影響。
- 由於澳洲地廣人稀,通路商主導供應鏈。若對於澳洲市場不熟悉,可先透過代理商開始
- 電子商務通路為台商帶來商機:amazon預計17年在雪梨蓋了兩個倉庫,今年九月要在澳洲啟用線上通路。70%以上的消費者喜歡在網路上訂購,屆時可以把大型通路商做一個洗牌
註:文章所有簡報的圖片,都來自課程講義,可以到經貿透視網這則消息找到
Reader Interactio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