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鳥,是我們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的稱呼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他是一個貶抑的詞,但我卻覺得它倒也不見得那麼難聽。其實,就社會新鮮人的意思嘛。
剛出社會年輕人之所以被稱為菜鳥,就是沒有社會經驗、很多東西都不懂、不知道公司(商業)是怎麼運作的。
老實說,我剛出社會也是這樣。不知道該跟客戶說什麼、哪些話該說、哪些話又是不該說的、會不會不小心把公司秘密說出去了⋯⋯
回想當初,常常覺得困擾,害怕犯錯。但又能如何呢?沒有人會教你,長輩們可能也不知道該從何教起。
但看看現在,這些問題解決了嗎?好像解決了一些,感覺好一點,不安全感不那麼強烈。
所以,是為什麼呢?就因為工作時間久了嗎?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嗎?
我想原因有二:
- 工作一段時間,必定累積經驗。在老闆旁邊學習,也漸漸地知道該怎麼做
- 清楚公司的運作模式,了解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。知道哪些是秘密,哪些是可以大力宣揚
1.在一旁學習、模仿,最後找出自己的方式
回頭想想過去,在一開始,似乎是透過模仿而來的。只要有客戶來拜訪,我都會跟在老闆們的旁邊。在一旁聽他們是如何介紹公司、推廣產品、怎樣述說公司的競爭優勢、如何跟客戶應對進退。
每次在旁邊,我會要求自己要全神貫注,記住他們說的話。因為這些話,就是我之後可以跟客戶說的,而且是不會出錯的。
像我們總經理就總是能把一件事情,用很白話的方式傳達。若是跟他聊天,是很輕鬆有趣的,而同時,他又能把他想傳達給客人的,讓客人100%接收。
後來,我就也都先模仿他說話的內容、一些說話的方式,漸漸的,再找出自己的方式。
我想,這點對我來說,幫助很多。很多事情在一開始,可能會覺得很無助、困惑、甚至懊惱,但我後來慢慢覺得,與其逃避,反正就去面對,自然就會找到出路。
在這過程中,我發現模仿是一個很棒的方式,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,試著理出一套他們執行的方式,然後自己練習做過一次。自然而然的,就會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模式了。
2.了解商業模式,站在老闆高度思考
除了模仿學習之外,我倒覺得「學習是否學到核心關鍵」更重要。
你可能聽過這樣的狀況:這個人,都跟在老闆旁邊10年了,怎麼連這種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?
所謂的核心關鍵,我認為是有沒有學到:站在老闆的高度思考。若今天你能站在老闆的高度思考,老闆大概也能很放心的讓你獨當一面。同樣的,你自己也能很有自信地去面對客戶。
老闆想的事情之所以和我們不一樣,就是因為我們站的高度不一樣。
那為什麼我們站的高度不能一樣呢?
因為他懂公司的整體營運狀況,我不懂。我看到的只是今天做網站花好多錢,會不會害公司虧錢、倒閉。老闆看的是,花這些錢做網站,是公司的行銷費用、它的佔比大概多少、是否能為公司帶來更多營收、它所帶來的效益又是如何⋯⋯
之所以會不懂,有可能是在學校沒人教(或是有教,沒有實際碰到也沒感覺)或是到了職場,也沒人告訴你。因此,你永遠不會知道,原來公司是這樣運作,我做這件事對公司的營收貢獻又是如何。
後來,我慢慢懂了一些。除了透過外面上課之外,大多是待在老闆旁邊,耳濡目然之下了解。因為在家裡工作的關係,所以老闆是毫無保留地告訴你所有公司策略、競爭優勢、成本怎麼算的、我們之所以還能生存的關鍵點。
最近上了MJ林明樟老師的《超級數字力》課程,又看了游舒帆老師的《商業思維》才更深刻發現,原來就是這回事。
像書裡聊到,我們在工作上之所以常有溝通問題,就因為大家的認知不一樣,我們難有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。而認知不一樣,很大一個原因是我們缺乏了商業的知識,也就是商業思維。
若我們都能理解商業基本知識(有商業思維),較能站在相近的高度思考,在做事或是溝通上便會容易許多。
這點我非常認同。就好像有時候也會聽老闆抱怨:他會這樣處理事情,他難道不知道用另一個方法比較不浪費資源嗎?
或許這就是員工難以站在老闆的高度思考的關係吧!與其抱怨,老闆可以思考如何讓員工對商業敏感度更高,像是多講些公司經營的策略啊、老闆對於一些事情的想法、客戶的狀況等等。
結論
還不敢說我學的很多,但至少工作上可以直接接觸老闆,聽他們聊以前的生意、現在的商業方式、我們為何還能繼續生存、競爭對手的優劣勢等。每一次的談話內容,都有執得學習的地方。
這也讓我想起老闆常說:「我們現在所剩不多,還能教你們的,就剩下經驗了。等哪一天你們都學走了,那我們也可以退休了!」
這些經驗就是他們最有價值的地方,也是我們短時間內難以累積的。所以,下次老闆在碎念時,千萬不要翻白眼,好好的截取裡面的精華。
Reader Interactions